《说文解字》十五篇,《叙》是最后一篇。“十五”,乃“洛书”之数。何谓“洛书”之数?这得要从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两件神物说起。
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是中华文化之源。现代有“图书”一词,追其源就是“河图”与“洛书”是也。“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。”《周易系辞》如是说。圣人一“则之”,中华文化就诞生了。
话说很久很久以前,也就是“庖牺氏之王天下”的年代,有那幺一天,滔滔孟河突然跃出一条龙马来,马身龙鳞,马高八尺五寸,长颈,骼上有翼。此龙马蹈水不没。更令中华儿女感到兴奋的是,此龙马带了一幅图来,这就是传说中的“河图”。这“河图”不得了,她开启了中华文明。现在,我们见到的“河图”,其内容是十组点数,点有虚有实。点数的多少,点数放置的位置,有既定安排。史上描述“河图”的文字如下——“天一生水,地六成之;地二生火,天七成之;天三生木,地八成之;地四生金,天九成之;天五生土,地十成之。”不久以后,在洛水出现另一个奇迹,一只巨大神龟从水中浮了上来。神龟为中国人奉上一册书。现在见到的“洛书”,其内容如“河图”一样,尽是虚实点数;有九组点数,各据一方。史上描述“洛书”的文字如下——“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四二为肩,八六为足,五居中央。”由此可见,庖牺氏王天下的时代是一个神奇的年代,《汉书》说“伏羲德合天下”,所以“天应以鸟兽文章,地应以‘河图’、‘洛书’”。“庖牺氏”,史上又称“伏羲”。伏羲“则之”,作八卦以成易。另一种说法是,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出现在黄帝年代,《竹书纪年》注云:“龙图出河,龟书出洛,赤文篆字,以授轩辕。”黄帝铁杆臣子容成“则之”造历,仓颉“则之”作书,隶首“则之”算数,伦伶“则之”制律,吕车区“则之”占星气;到舜帝时,大禹“则之”作九畴以治水。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出现在何时,说法有多种。不论如何,“河图”、“洛书”的存在似乎是事实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osadsea.com
(>人<;)